《全唐诗逸》辨误


  现今流通之《全唐诗》(1960年中华书局校点重印本)九百卷后,附录有日本上毛河世宁(市河宽斋)《全唐诗逸》三卷。其中有错讹多处,迄今未见校正文字。今仅以一得之见,求教于方家。

  《全唐诗》编定于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),后来流传到了日本。日本天明八年(1788),市河宽斋搜集传入日本而中土已亡佚之唐诗,得百二十余家之零章残句,编为《全唐诗逸》三卷,由其所创立之江湖诗社刊行,卷首有淡海竺常序。

  日本文化元年(1804),《全唐诗逸》以江湖诗社藏版重印于京都,有述斋林衡序,并附淡海竺常原序。

  清乾隆年间,鲍廷博氏(17281814,字以文,号渌饮)编集校刊《知不足斋丛书》三十集,陆续付梓,未竟而逝。其子士恭(号清溪)承继父志,完成全书。《全唐诗逸》收载于第三十集。卷首有淡海竺常原序,卷末有道光三年(1823)吴江翁广平海琛氏跋。其《跋》曰:“《全唐诗逸》三册,日本国河世宁所辑,余得之海商舶中以赠鲍渌饮先生,先生有《知不足斋丛书》之刻,欲以此册附录焉,未付梓而归道山。今其长君清溪,能成父志,属余校雠。”云云。

  日本大正九——十一年,池田四郎次郎编辑出版《日本诗话丛书》(全十卷),《全唐诗逸》收载于大正九年(1920)出版之第六卷。(此本下文简称“诗话本”。)

  民国十年(1921),上海古书流通处据鲍氏家藏之初印三十集足本影印出版《知不足斋丛书》。(此本下文简称“知不足斋本”。)

1960年,中华书局校点重印《全唐诗》时,据《知不足斋丛书》本,附录《全唐诗逸》于第25分册之末。(此本下文简称“《全唐诗》本”。)

  本文将以诗话本和知不足斋本为参照,对《全唐诗》本进行辨误校正。

  又,《全唐诗逸》所收载之零章残句,主要采自僧空海(774835)《文镜秘府论》(820)、大江维时(888963)《干载佳句》(929)、唐张鷟(660740?)《游仙窟》等,因下文将有涉及,故将所用以参校之刊本说明于下:

  《文镜秘府论》,采用大正十年(1921)刊《日本诗话丛书》(卷七)本。

  《千载佳句》,采用昭和十七年(1942)出版金子彦二郎校订本。

  《游仙窟》,采用199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《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》(唐五代卷)所收载之会校本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汪辟疆校录之《唐人小说》(新1版)本。

  对《全唐诗》本《全唐诗逸》辨误如下:

  (体例说明:为读者检索方便计,今以诗或句位置之先后为序,标以《全唐诗》本页码并加以序号;根据需要,或录全诗,或只录辨误字词所在之一句或一联;标点一依《全唐诗》,仅作断句而已;尽量使用简化字;异体字不作说明。)

卷上

  (1)涨海宽秋月。归帆[驶](駃)夕飙。

  ——明皇帝《送日本使》(10173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驶”,应作“駃”。

  《全唐诗》本以为原本中“駃”字误,故径改为“驶”。此处,诗话本作“驶”,知不足斋本作“駃”。按:《集韵》、《广韵》,“駃”字有二音。其一,唐韵入声16屑,音jue,駃騠也;其二,唐韵去声17夬,音kuai,駃马,日行千里,马行疾也。又,与“快”通。(高翔麟《说文字通》:“《酉阳杂俎》:‘河水色浑駃流’、元好问诗:‘駃雨东南来’,并以‘駃’为‘快’。元好问诗‘駃雨东南来’,自注:‘駃,与快同’。” 此处于义当作“駃”(快),且与上句之“宽”相对,皆为形容词。

  ⑵帝亲制十韵诗。
  手札赐王曰。
  嘉新罗王岁礼朝贡。
  克践礼乐名义。
  赐诗一首。

  ——明皇帝《赐新罗王序》(10173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礼”,应作“修”。

  此字,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均作“修”。按:修,献纳贡器。汉班固《宝鼎诗》:“岳修贡兮川效珍。”《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·李煜》:“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。”“修”是。

  ⑶兰泛樽中色。松今弦上声。

  ——上官仪(句)(10174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今”,应作“吟”。

  此字,《文镜秘府论》、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均作“吟”。“今”显误,“吟”是。

  ⑷皎洁西楼月未斜。笛声寥亮入东家。

  顿令灯下裁衣妇。误剪同心一片依。

  ——章孝标《夜笛词》(10184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依”,应作“花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干载佳句》、诗话本均作“花”,而知不足斋本作“依”。无论依义依韵,“依”皆显误,“花”是。

  (5)终南山脚盘龙势。紫阁云心望鹤归。

  ——祝元膺《曲亭》(句)(10186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曲亭”,应作“曲江亭”。

  此诗题,《干载佳句》、诗话本均作“曲江亭”,而知不足斋本作“曲亭”。按,《唐摭言》卷一云:“进士……既捷,列名于慈恩寺塔,谓之题名;大燕于曲江亭,谓之曲江会。”唐薛能《折杨柳十首》其九云:“众木犹寒独早青,御沟桥畔曲江亭。”是知当日曲江有亭,且为名所。至于“曲亭”,若不视为专有名词,作诗题固无不可,但考虑到诗中长安城南之终南山和长安西南之紫阁峰,以及《千载佳句》和诗话本的情况,此处还是以“曲江亭”为是。

卷中

  ⑹何乃万里来。可非炫其才。

   增学助元机。土人如子稀。

  ——马总《赠日本僧空海离合诗》(10191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元”,应作“玄”。

  此字,诗话本作“玄”,知不足斋本作“元”,当是避清康熙帝玄烨讳而改,今应改回作“玄”。

  (7)极目远山烟外暮,伤心归棹月边迟。

  ——崔致远《江上春怀》(句)(10139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月”,应作“日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千载佳句》、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均作“日”。按:诗中用“日边”者,如宋之问“风刹侵云半,虹旌倚日边”(《慈恩寺浮图》)、李绅“天外绮霞迷海鹤,日边红树艳仙桃”(《入淮至盱眙》)等;诗中用“月边”者,如王维“草色摇霞上,松声泛月边”(《游悟真寺》)、顾况“月边丹桂落,风底白杨悲。”(《义川公主挽词》)等。而李白则既有“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”(《望天门山》),又有“人游月边去,舟在空中行”(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》)。由此可知,“日边”、“月边”,唐人诗中皆有。“日”、“月”二字形近而义属同类,易误。前句云:“极目远山烟外暮”,在时间上似乎也可通融,但毕竟远山尚可望见,此处宜依诸本,改作“日”。

  (8)何元 (诗人姓名)(10195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元”,应作“玄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千载佳句》、诗话本作“玄”,知不足斋本作“元”,当系避清庙讳而改,同(6),应改回作“玄”。

  ⑼暖日当头催展菜。和风次第遣开花。

   呼童远取溪心水。待客来煎柳眼茶。

  ——路半千《赏春》(10196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菜”,应作“葉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千载佳句》、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亦均作“菜”,但《千载佳句》本在“菜”字右上角,注有一个小小的“葉”,似是表示怀疑。裴澄《咏雪》诗云:“映林初展葉,触石未成峰。”展“菜”,显系形近而误,“葉”是。

  ⑽花映昼天当户日。树摇晴暮上阶烟。

  ——曹戵《供洞县东亭》(句)(10198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供”,应作“洪”。

  虽《千载佳句》、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均作“供”,但我国只有洪洞县,而无供洞县。洪洞县,在山西省南部。汉代置杨县,隋改洪洞县。形近而误,应改作“洪”。

  (11)林外雪消山色静,窗前春浅竹声泉。

  ——韦振《奉酬见赠》(句)(10208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泉”,应作“寒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干载佳句》、诗话本作“寒”;知不足斋本作“泉”,于义不通。“寒”与上句之“静”,形容词相对,“寒”是。

  (12)真元(诗人名)(10210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元”,应作“玄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干载佳句》、诗话本作“玄”,知不足斋本避清庙讳作“元”,应改回作“玄”。

卷下

  ⒀为爱水石奇。不厌湖畔行。

   每望曲石凫。引有远兴生。

   ……

   醉人入岛来。将醉强为醒。

   扣船复摇棹。学歌渔父声。

   呼我上渔船。更深江海情。

   ——无名氏《曲石凫》(10214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二“凫”字,皆应作“岛”。

  虽诗话本、知不足斋本均作“曲石凫”,但与诗意不合。从诗前四句,可知此岛水石颇奇;六、七两句明言此岛之形“宛若龙象形。又如琅琊台”,皆与凫无关;而由第九句之“醉人入岛来”,尤可证第三句之“每登曲石凫”必为“每登曲石岛”之误矣。

  (14)幕幕生青苔。亭亭对远峰。

   ——无名氏《盘石》(10216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幕幕”,应作“漠漠”。

  此二字,诗话本作“漠漠”,知不足斋本误作“幙幙”,因“幙”同“幕”(见《字汇补》),故《全唐诗》本将异体字规范为“幕”。

  (15)月知溪静寻常入。云爱山高且暮归。

   ——无名氏《怀旧》(句)(10217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且”,应作“旦”。

  此字,《千载佳句》、诗话本作“旦”。以“旦暮”对“寻常”,皆为联合结构的时间性名词。知不足斋本误为字形相近之“且“。”且“字,若仅以其所在之句而言,似亦可用,但考虑到上句,则于义不妥矣。

  ⒃巧儿旧来携未得。画匠迎生模不成。

   ——张鷟《游仙窟·又赠十娘》(10218页)

 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携”,应作“镌”。

  此字,《游仙窟》诸本均作“镌”,诗话本误作“隽”,知不足斋本误作“携”,《全唐诗》本沿其误。按:“镌”,雕刻也,“模”,写生也。以“模”对“镌”,于义合。“镌”是。

  (17)徐行步步香风散。欲语时时梅子开。

   ——(同上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梅”,应作“媚”。

  此宇,《游仙窟》、诗话本均作“媚”,知不足斋本误作“梅”,《全唐诗》本沿其误。

  ⒅机关大雅妙。行步绝· 娃。

   ——张鷟《游仙窟·咏崔五嫂》(10218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  娃”,应作“娃 · ”。

  此二字,《游仙窟》在日本的诸本、钞本中最早的京都醍醐三宝院所藏康永三年(1344)本、其次之名古屋真福寺宝生院所藏文和二年(1353)本,均作“娃· ”,后在庆安五年(1652)之刻本中误“ · ”为“ · ”。诗话本沿其误,知不足斋本更误作“· ”,《全唐诗》本又沿承了知不足斋本之误。按:《集韵》:“娃· ,媚貌。”《广韵》:“娃· ,好貌。”“娃· ”是。“ · ”,音chai。

  (19)映水菱花散。临风竹影寒。

   ——张鷟《游仙窟·扬州青铜镜留与十娘》(10220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花”,应作“光”。

  “菱花”者,镜也;“菱光”者,镜之光也。镜之光可散,而镜不可散,故“菱花”误,应作“菱光”。《游仙窟》、诗话本作“菱光”,知不足斋本误作“菱花”,《全唐诗》本沿其误。

  ⒇若披兰叶检。还沐土皇风。

   ——李嶠《河》           (10221页)

  [辨误]

  “土”,应作“上”。

  此字诗话本作“上”,知不足斋本虽亦作“上”,但因印刷时沾了墨点,颇似“土”字,后《全唐诗》本遂误作“土”。今核对知不足斋本中“上林”之“上”字与“土人”之“土”字笔画结构之异,可断知其为“上”字。且于义,亦应为“上”字。

  (本论文原发表于《国际汉学论坛》第二卷,西北大学出版社,

1995年9月出版)